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,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。气候炎热,人体阳气外发,气血运行旺盛且活跃于机体表面,因此,在夏季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,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,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。这就是所谓的“春夏养阳”。《黄帝内经》“四气调神大论篇”中写道:“夏三月,此谓蕃秀,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,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,使志无怒,使华英成秀,使气得泄,若所爱在外,此夏气之应,养长之道也。” 很好地总结了夏季的气候特点、饮食起居,情志调养的原则。根据中医理论,夏季养生需顺应“长养”之气,注重养心、健脾、祛湿,以下从饮食、起居、运动、情志等方面提供全面指导。
01
饮食调养:清心降火,健脾祛湿
(一)饮食原则
清淡为主:减少油腻、辛辣食物,避免加重脾胃负担。
多吃红色食物:中医认为红色入心,如番茄、西瓜、红豆等,有助于养心安神。
展开剩余80%祛湿健脾:夏季湿气重,可多吃薏米、绿豆、冬瓜、芡实等利湿食物。
补充水分:多喝温水、淡盐水或绿豆汤,避免冷饮伤脾胃。
(二)推荐食谱
早餐:薏米红豆粥、凉拌黄瓜、蒸南瓜。
午餐:清蒸鱼、凉拌苦瓜、冬瓜海带汤。
晚餐:绿豆汤、番茄炒蛋、凉拌木耳。
(三)注意事项
避免过量食用冷饮、冰镇水果,以免损伤阳气。
饮食应“温凉适中”,如西瓜、绿豆等凉性食物可搭配姜茶中和。
02
起居调养:夜卧早起,防暑避湿
(一)作息规律
夜卧早起:夏季昼长夜短,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,早上6点左右起床。
午休养心:中午11点至13点是心经当令,午休30分钟可缓解疲劳。
(二)环境调节
保持通风: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,空调温度建议设定在26℃左右。
防暑祛湿:使用除湿机或放置干燥剂,避免潮湿环境滋生细菌。
(三)穿着建议
选择宽松、透气的棉质衣物,颜色以浅色系为主。
03
运动养生:适度锻炼,增强体质
(一)运动时间
避免高温时段(10点至16点),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运动。
(二)运动方式
有氧运动:慢跑、游泳、太极拳等,每周3-5次,每次30分钟。
传统功法:八段锦、五禽戏等,有助于调和气血。
(三)注意事项
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,避免大量出汗后立即冲凉。
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,避免过度疲劳。
04
情志调养:静心安神,避免烦躁
(一)情绪管理
夏季易心火旺盛,导致烦躁易怒,可通过冥想、听轻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。
培养兴趣爱好,如书法、绘画、园艺等,转移注意力。
(二)穴位按摩
内关穴:位于手腕横纹上2寸,按揉可缓解心悸、失眠。
神门穴:位于腕部,按揉可宁心安神。
(三)芳香疗法
使用薰衣草、檀香等精油,通过香薰或按摩缓解压力。
05
夏季常见问题应对
(一)中暑
症状:头晕、恶心、体温升高。
处理:立即移至阴凉处,补充淡盐水,严重者需就医。
(二)腹泻
原因:饮食不洁或贪凉。
预防:注意饮食卫生,避免过量食用生冷食物。
(三)空调病
症状:头痛、关节酸痛、感冒。
预防:避免长时间直吹空调,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℃。
06
夏季养生误区
(一)夏季不需要进补
正确:夏季出汗多,需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,如瘦肉、鱼类、新鲜蔬果。
(二)出汗越多越好
正确:适度出汗可排毒,但大量出汗会耗伤心气,需及时补充水分。
(三)夏季只能吃凉性食物
正确:凉性食物需搭配温性食物,如西瓜配姜茶,避免寒凉伤脾胃。
07
夏季养生小贴士
饮食搭配:每日摄入“一红一绿一白”(如番茄、苦瓜、冬瓜)。
饮品推荐:酸梅汤、荷叶茶、菊花茶,有助于清热解暑。
生活习惯:勤洗澡、勤换衣,保持皮肤清洁,预防痱子。
夏季养生需顺应自然规律,通过合理饮食、规律作息、适度运动和情志调节,达到“养心安神、健脾祛湿”的目的。根据个人体质调整养生方法,如阳虚体质可适当食用温性食物,阴虚体质则需加强滋阴润燥。
(注: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非商业用途,仅用作公益科普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来源:保定市中医院
发布于:北京市卓鼎策略,怎么下载杠杆炒股平台,融正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